•  

     

  • 使 命

     

      人生並不是數字,也絕不單單是七百萬分之一的存在,何況是無私奉獻半生時間建設社會並將我們撫養成人的至親,更是值得被記錄傳頌和肯定。

     

    促進家庭子親關係 + 公眾本地口述歷史教育

     

      「不朽傳耆」計劃結合促進子親關係及推動公眾本地歷史教育兩大要素,一方面提供一站式專業的多媒體人生傳記製作服務,幫助家庭把握銀齡父母尚具活動、言語能力的黃金時期,回顧前半生笑淚足跡,留下現在子親互動的共同時光,作為今後永久流傳的家族回憶。為家庭中的銀齡父母拍攝、製作及出版文字、圖片、及影像的人生故事,成為送給至親一份肯定其人生的特別謝禮。

     

      另一方面本計劃將在年長者同意下選取不同口述歷史部分並按年代、社會事件整合,建立推動香港本地口述歷史教育的平台,以實物及網上渠道分享傳播,讓大眾認識──個個為建設香港默默耕耘的故事;段段出自香港的人生傳奇。

     

    現今社會問題

    銀齡機能日漸下降 子親共同時光稍縱即逝

      全港現有117萬名長者,隨著年紀上升,身體機能和精神狀況均無可避免地會逐漸從昔日輝煌時期愈走下坡。據政府統計及社區調查的結果顯示,60 歲或以上長者當中25% 在認知能力方面有各種缺損(包括腦退化及失智),及約 28.4% 有至少一項的殘疾令身體活動能力受限制(包括中風和因患病倚靠機器維生)並隨年齡而進一步增加。令子女與銀齡父母雙方失去了家庭中子親互動的機會。
     
      而在現代核心家庭的社會結構下,本港近50%退休長者並非與其子女同住。即使大多數子女願意陪伴退休父母交流,惟亦受代溝、缺少共同語言、活動或工作繁忙影響,局限了子女維繫與銀齡父母的子親關係,缺少孝敬父母和表達謝意的途徑。
     
      訪談調查顯示,八成長者渴望記錄及分享自己人生經歷和成果,然而現今社會只著重記錄宏觀歷史及少數社會名人的記錄,而記錄人生經歷涉及、文字輸入、排版、出版、影片拍攝、收音、片段剪接、編輯等繁瑣的製作工序及相關知識,缺乏技能、工作繁忙的子女及退休長者較難自行完成。
    broken image

    公眾本地口述歷史教育

    香港本地口述歷史教育平台

      在經濟發展掛帥香港社會中歷史一直缺乏大眾重視,同時現今香港歷史教育以宏觀資料及由上而下的官方紀錄為主,缺少由下而上的庶民第一身口述歷史記錄作互相印證,現時本地口述歷史研究初期亦耗費時間、資源尋找適合的受訪者,阻礙本地口述歷史研究進程。

     

      「不朽傳耆」將在使用服務的年長者同意下選取不同口述歷史部分並按年代、社會事件整合,建立創新的本地口述歷史資訊平台,以實物及網上渠道分享傳播,推動香港本地歷史公眾教育,由第一身角度認識過去香港的本地歷史發展和為建設香港付出的前人。

     

      此外,「不朽傳耆」亦會積極與本港中學、青年組織合作開辦人物傳記製作課程,配合現時本港課外寫作及媒體製作等多元化活動教育的方針,教授「孫輩」的中學生採訪、撰寫、排版、拍攝、收音、片段剪接、編輯、特效等製作技巧和技能,撰寫祖輩人生重要經歷、拍攝家中中年父母與銀齡祖父母的子親互動時光,親手製作屬於自己家庭的傳記,達致家族歷史傳承並傳揚本地口述歷史教育精神。

     

    broken image

    促進銀齡家庭子親關係

    記錄並肯定銀齡人生歷程的特別謝禮

      本計劃一方面藉提供專業服務,幫助子女維繫與銀齡父母的子親關係,在銀齡父母失去活動和言語能力前,回顧及記錄過去人生足跡、現在子親互動的共同時光,製作屬於自己家庭今後永久流傳的家族回憶,成為送給至親一份肯定其人生的特別謝禮;讓子女藉此維繫與銀齡父母的子親關係,表達對至親的謝意。
     
      出版後亦可讓長者將其傳記贈送予親屬、摯友分享其畢生及與親人互動的時光以供珍藏及作為永久流傳的家族回憶。他日亦可以此作為懷緬的回憶及後代認識祖先歷史及傳承家族發展。